【香港】香港好好食!不吃會後悔的香港 10 大地道美食

在香港生活了一年多,疫情後每年都會訪港,吃吃東西、看看海,飛機航行時間不到兩小時,非常適合規劃周末的輕旅行。

結合了舊式港片、英國殖民和現代大都市的風情,香港處處可見新舊融合的痕跡,林立的百貨公司旁便是雪糕車、魚蛋小販,即便台灣已是美食天堂,我仍難以忘懷香港數以萬計的道地美食,久久總想來回味一番。

以下,便是我誠心推薦給大家來香港不分排名、不吃都會後悔的 10 大地道美食。

(聲明:每人口味不同,如有自己的口袋名單也歡迎推薦給我!如果你跟我一樣習慣用 Google Map 查餐廳評價的話,香港大約 3.5 分以上就挺不錯、4.5 分以上那是真高分)

01 港式蛋塔

說到香港,首先怎麼能錯過 2014 年入選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」的蛋塔(蛋撻)。

蛋塔的誕生

蛋塔最早起源於英國,是一種以蛋漿為餡料的西式餡餅。
1940 年代,隨著大量的移民來港,蛋撻製作技藝傳入香港,由於奶油在當年仍是奢侈品,因此起初只在高級西餐廳供應;直到 1950 年代,戰後物資匱乏,冰室提供較便宜、本土化的西式食品,其中蛋塔廣受歡迎,在麵包店、西餅店、茶餐廳等都能輕易買到。

道地的香港蛋塔,和英國的作法不同,餡料類似於燉蛋,可以塔皮分為酥皮和餅皮兩種:

1. 餅皮蛋塔:傳統西餅店、冰室

餅皮蛋塔的表面較完整、光滑,類似西點常見的派皮,塔皮幾乎一放進嘴裡就化開,常在香港在地傳統的西餅店或冰室看見。整體吃下來,其實各間的餅皮蛋塔大同小異,奶香濃厚,香港著名的連鎖西餅店「泰昌餅家」就是販售餅皮蛋塔為主哦!

2. 酥皮蛋塔:BakehouseHashtag B

相較之下,酥皮蛋塔則類似西點的奶油酥皮,口感較餅皮蛋塔粗糙、但層次豐富許多,就是吃的時候會一直掉碎屑的那種;像是近期很熱門的 Bakehouse(左圖)Hashtag B(右圖)和著名的壇島咖啡販售的都是酥皮蛋塔哦。

個人吃下來最喜歡 Bakehouse 的酸種蛋塔,雖然是酥皮款但不至於太硬,每一口都咬得到香濃內餡,記得至少下午四、五點前就要去排隊,否則常常提前賣完啊。

Bakehouse
一顆蛋塔約港幣 12 元,買六顆會以盒裝
營業時間:8:00 – 21:00(真的別太晚去,上次六點去就賣完了)
地址:銅鑼灣、灣仔、中環及尖沙咀皆設有分店

02 港點 / 飲茶

若是喜歡體驗在地文化、喜歡各種澱粉的朋友,肯定不能少了香港的飲茶。

港點與飲茶的誕生

港點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,當時主要為宮廷和貴族享用的小吃,而後逐漸普及到民間;其中,港式點心在廣東地區發展成熟後,融合了當地飲茶的文化,尤其叉燒包、蝦餃廣受歡迎。1930年代,粵港澳等地往來頻繁,許多人會在乘船前後到茶樓用膳,更形成香港人「飲早茶」(早上喝茶)的習慣。

時至今日,無論是傳統茶樓、粵菜餐廳,或是專為點心而生的現代餐廳,幾乎都可見港點的身影;不管是常見的連鎖餐廳添好運、一點心(別懷疑,香港的真的有比較好吃),或是九龍半島上的「點心到」、港島的「六安居」「新興食家」、新界的「客香邨」,只能說以上在香港吃到的港點都好吃死,蝦餃、燒賣、雞爪、蘿蔔糕、腸粉、鹹水餃、叉燒包、奶黃包,寫到這裡口水已經開始狂流了。

總之,以上提到的港點餐廳遍布全港,哪間離你最近就去吃吧,不會失望的。

個人吃港點必點:蝦餃、燒賣、叉燒/蝦仁腸粉、雞爪、蘿蔔糕、酥皮的奶皇包,拜託都給我點!

03 糖水

糖水的誕生

由於古代醫學認為「糖」有去除溼氣的功效,因此在氣候悶熱潮濕、又剛好盛產糖的廣東地區,自古以來便有「煲糖水」的習俗,習慣吃糖水進補身體。

傳統的糖水多單純以豆類、牛奶和各種生果為原料,加入黃冰糖,通過文火慢調而成的糖水和燉品,例如芝麻糊、番薯糖水、杏仁糊等;發展至今,結合了各種元素,基本上可以直接將糖水視為港式甜點,包含楊枝甘露、西米露和腐竹雞蛋糖水等。

基本上香港的甜品或糖水店皆大同小異,近期較著名的有「佳佳甜品(左圖)」、「滿記甜品(右圖)」、「聰嫂甜品 C dessert」等,在香港街上走累了不妨來一碗楊枝甘露或杏仁芝麻糊(芝麻糊和台灣的吃起來完全不一樣,很濃、很綿密!一定要試試!)

由於香港人似乎很會駕馭甜品,因此也推薦大家到香港除了在地糖水之外,也可以嘗試新開幕的現代甜點店或創意糖水,例如販賣日式刨冰的 「Shari Shari(右圖)」、位於佐敦主打新奇小食與糖水的「糖水雄(左圖)」,都是你吃膩傳統糖水、想換換口味的好選擇。

04 冰室 / 茶餐廳 / 牛奶公司

冰室的誕生

「冰室」起源於廣州,起初主要是售賣冷飲、冰淇淋及冰沙等冷凍食品的飲食場所。

過去,香港法令限定冰室僅能持有「小吃牌照」,因此以前的冰室只能售賣飲品、三明治、糕餅等,而不能供應炒飯、河粉等主食;隨著法規開放,許多冰室改領取到「餐館牌照」,雖然名稱為「冰室」,但營運上與茶餐廳無異,販售著滑蛋叉燒飯、乾炒牛河、菠羅油等膾炙人口的香港美食。

很多沒去過香港的人(包括以前的我)常常誤以為「冰室」是賣甜點、冰品的地方,殊不知冰室裡真正好吃的是那些熱騰騰的食物:西多士、冰火菠羅油、出前一丁、炒蛋多士、通心粉等,配上一杯茶味濃醇的港式凍奶茶,說也說不完,是個讓人有選擇困難、一定可以飽足一頓的好地方。

由於今日茶餐廳、冰室種類太多,幾乎滿街可見,包含旺記冰室、瑞記咖啡、牛奶冰室、敏華冰廳等,甚至我也常去澳洲牛奶公司吃它的燉奶、通粉和炒蛋多士。若你問香港人哪間冰室最好吃,我相信他肯定會回答你:「每間冰室都好吃」

05 廣東生滾粥

台灣的粥大部分都有米粒的咀嚼感,尤其南部的粥基本上就是湯飯;相較之下,香港的生滾粥經過長時間熬煮,每一粒白米都煮至開花,口感綿密、鮮甜,搭配各種海鮮、肉類等配料,不小心真以為來到哪間高級餐廳呢。

當初隨意走進了灣仔的「忠記粥品」,意外地豬潤粥和腸粉都很好吃,兩人分食一碗剛剛好;而其他較有名的店家有「新興棧食家」、「妹記生滾粥」和「富記粥品」,推薦給大家。

06 雞煲

香港和深圳相鄰,只須一條地鐵就可直達深圳,因此往往有美食從深圳飄香而來,「雞煲」就是這樣美味的存在。

雞煲的誕生

「雞煲」起源於中國深圳,居住在深圳的四川、重慶人將火鍋和廣東煲仔的烹調方式結合,再製成四川辣口味的雞煲; 2000 年後,雞煲被引進香港,結果蔚為流行,至今香港餐廳指南「開飯喇 OpenRice」已列有超過 250 家雞煲餐廳,「雞煲」已經真正成為這座城市的在地美食。

雞煲和傳統火鍋不同之處,在於一鍋兩吃。第一吃是一開始送上的一鍋炒雞,沾滿醬汁的雞肉香氣十足,蠻類似台灣的三杯雞,配著白飯、啤酒恰到好處;剩下一半的炒雞肉,加入高湯、蔬菜、海鮮等配料,成為全新的一鍋美食。

唯一可惜的是,雞煲份量大、口味較重,需要多人共食比較舒服,趕快相揪你的朋友來吃吧!

一品雞煲圖 / @bigfang

07 燒臘

燒臘的誕生

「燒臘」又稱為「燒味」,是中國粵菜的一種燒烤食品,源自於中國廣東,在香港的酒樓、中式餐館或便當店均可見此類食物。常見的燒味包含燒鴨、燒鵝、脆皮燒肉、油雞和叉燒等。

從高級餐館到路邊便當店,香港街道上處處可見燒臘的身影,在香港生活的那一年多,學校食堂裡相對平價的三寶飯幾乎每週都要點上個三、四次,燒臘在香港「國民美食」的地位可以說是無可撼動啊。

大家對於燒臘的印象,不外乎是港片《食神》中周星馳的「黯然消魂飯」、或是燒臘店前一整排吊起來的燒鵝、燒鴨和油雞,光是每次路過燒臘店,都能聞到燒臘碳烤的香氣,喜歡吃肉的人絕對會喜愛香港的燒臘。

難得來到香港,就直接去米其林一星的「甘牌燒鵝」吧!燒鵝、叉燒、脆皮燒肉各來上一點混著吃,滿滿的蛋白質讓你快樂一整天。

08 雲吞

雲吞的誕生

清朝同治年間,由湖南人在廣州開店「三楚麵館」中初次開始販售「雲吞麵」,當時的雲吞僅以麵皮包豬肉、口感粗糙簡單,以吃粗飽為主;直到 20、30 年代,不少廣州人移民香港,雲吞麵亦隨之傳入香港,在中環鴨巴甸街的民園麵家就屬於第一代的香港雲吞麵。

如今大名鼎鼎的麥奀記,麥奀的父親 — 麥煥池早在廣州開設有八間池記雲吞麵店,其標榜「九錢麵、四粒雲吞、一殼湯」奠定了今日港式雲吞麵的基調,逐日在港開枝散葉。

香港的大街小巷都可見連鎖雲吞麵店,包含麥奀雲吞麵世家、麥文記麵家、英記巷仔雲吞麵、何洪記、沾仔記等琳瑯滿目。

其中,獲得必比登推薦的「沾仔記」是我最推薦的雲吞麵店,它每顆雲吞內包有 3-4 隻蝦子,幾乎和一顆乒乓球差不多大,一吃進口中便會有濃濃的鮮蝦味撲鼻而來, 點一碗雲吞撈麵配上新鮮的蠔油芥藍菜,就是一頓滿足的一餐啊。

09 街邊小食:雞蛋仔、腸粉、魚蛋

街邊小食的誕生

由於香港四面環海、漁產豐富,因此海鮮是街頭常見的料理種類之一。從 19 世紀開始,為維持生計與照顧社會低下層人士飲食,香港逐漸發展出路邊攤的文化;如今這些街邊小食販售著道地的港式小吃,包含雞蛋仔、魚蛋、牛雜、串燒、燒賣、腸粉、糯米糍等,同時響應著香港人快速的生活節奏,街邊小食不僅製作快速、也讓你能吃得快速,。

根據《蘋果日報》報導,香港人每日可吃掉 55 噸、約 375 粒魚蛋,是不是超級驚人!

由於市區租金較貴,因此今日街邊小食大多位於九龍、新界一帶,包含旺角的花園街、油麻地的廟街都可見不少街邊小食,而其中雞蛋仔發展口味多元,亦有獨立店鋪如「媽咪雞蛋仔」「低調高手大街小食」(這間真的很好吃!在銅鑼灣有一間小分店,大推薦)等。

街邊小食很適合逛街逛累了來一點補充能量、或是走回飯店的路上作為簡單的宵夜,便宜又無太大負擔,不管是燒賣、魚蛋、牛雜或腸粉,街邊小食的口味往往和台灣、或是香港餐廳中所販售的味道口感不太一樣,若有經過不妨買份點心來嘗鮮哦。

10 香港其實還有很多好吃的,但最後想推薦一些台灣吃不到的漢堡

蛤,漢堡????

反正都搭飛機來香港了,何不吃一些台灣吃不到的好吃漢堡呢?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,許多全球知名漢堡店設點不多,但常常都會留一個位子在香港設店;那麼既然來香港,吃飽港點之餘,外帶個漢堡去機場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包含美東漢堡霸主「Shake Shack」、洛杉磯中央市場最高人氣「Eggslut」和佛羅里達的「Five Guys」,你在香港都能輕而易舉找到它們的身影。

對於想大口吃肉吃菜、配薯條的朋友,大力推薦「Five Guys」,直接買一顆牛肉起司漢堡加全料,加點一份小份的薯條(小份的大約等於兩份麥當勞大薯,但薯條真的很香鹹很好吃),吃完絕對是一個「爽」。

而偏好精緻漂亮或小鳥胃的朋友,請左轉「Shake Shack」報到,點一份 Shack Burger(牛肉起司漢堡)就非常滿足了,個人覺得它的奶昔過甜、薯條偏乾可以跳過,推薦到西九龍的海港城店,吃漢堡看海景超級幸福!